最新公告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5-04-07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80
淋巴系统是我们身体的“清洁工团队”。其中,淋巴管像城市的“垃圾收集车”,遍布全身,负责收集组织中的多余液体和代谢废物。淋巴结像“垃圾处理厂”,分布在腋窝、腹股沟、颈部等地方,负责过滤掉细菌、病毒和异常细胞。淋巴液像“滴滴专车”,装着免疫细胞和营养物质,在全身巡逻,保护我们的健康。
但是,当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如淋巴结清扫、放疗或其他原因)破坏了淋巴系统,导致“管道”堵塞,出现手臂、肩膀等部位的肿胀、疼痛、沉重、紧绷、活动范围减少等,那么,很有可能是发生了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特别放送,带您解锁这个癌症患者的“隐形对手”!
一、BCRL“风险手册”
(一)国内外研究显示乳腺癌术后约15%-50%会发生BCRL,可能术后3年内出现,甚至20年后还能“突袭”。
(二)风险“黑名单”:
(1)腋窝淋巴结清扫/放疗:堪称BCRL“头号风险分子”;
(2)BCRL的公认风险因素:BMI≥30kg/m2或以上的乳腺癌患者BCRL风险直接飙升3.6倍。
(三)风险“嫌疑人”:
(1)乳腺癌术后未即刻乳房重建:可能增加遇见BCRL风险;
(2)紫杉烷类是否“背锅侠”:目前仍在“科学辩论”中。
二、BCRL预防指南——牢记以下“关键七条”
(一)皮肤保护:温柔对待“玻璃臂”
(1)避免抽血、输液、蚊虫叮咬;
(2)洗碗戴手套,远离刺激性液体。
(二)温度禁忌:桑拿虽好,我们不约!
(1)拒绝热敷、高温淋浴、强光暴晒。
(三)解放压迫:别让袖子变“紧箍咒”
(1)不穿紧身衣,不戴紧首饰;
(2)量血压请换健侧手,睡觉别压患侧肢。
(四)负重法则:循序渐进别逞强
(1)术后2-4周:患肢拎重物≤0.5kg(约1瓶矿泉水);
(2)4周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负重。
(五)运动处方:肌肉泵就是“排水泵”
(1)在医生指导下做有氧+抗阻训练,激活淋巴回流。
(六)睡眠姿势:淋巴回流的“黄金角度”
(1)平躺时:用枕头把患肢垫高,确保手掌位置>心脏高度;
(2)侧躺时:健侧在下,患肢用枕头托起,保持“优雅斜线”。
(七)高危预警:小肿不管,大肿难办!
(1)发现手指/手臂轻微肿胀立即就医;
(2)坐飞机、去高原记得提前穿弹力袖套。
(注:文中比喻仅为方便理解,具体措施请遵医嘱)
三、BCRL水肿警报——你的身体在发“洪水预警”
(一)自测三连击:
(1)皮肤出现橘皮纹?→ 皮下组织在喊救命
(2)按压出现小酒窝?→ 组织液聚集开party
(3)模糊的肢体突发沉重感?→ 手臂发来SOS
(二)如果为快速识别判断,可通过自测上肢周径判断水肿严重程度:患侧上肢周径比对侧上肢周径长<3 cm为轻度水肿,3 ~ 5 cm为中度水肿,>5 cm为重度水肿。(患肢淋巴水肿分期标准可参考国际淋巴学会2020版专家共识)
四、BCRL治疗方案——从“疏通管道”到“重建高速”
(一)综合消肿疗法(CDT):国际公认的淋巴水肿的首选治疗方法,这套消肿“组合拳”了解一下!
(1)手法淋巴引流(MLD):淋巴系统“疏通神器”,由专业治疗师通过徒手操作引导周围淋巴液回流至中央淋巴系统。
(2)强化治疗:给淋巴管装上“增压泵” ,由专业治疗师运用多层低张性弹力绷带或医用梯度压力袜(GCS)进行加压包扎治疗。
(3)皮肤护理:为身体穿上“防护甲”,六大核心内容,即皮肤检查、清洁、润肤、避免损伤、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学习。
(4)功能锻炼:是长期管理的“得力助手”,在实施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穿戴GCS期间,应积极参与功能锻炼。方案应由专业的乳腺外科专家、淋巴水肿治疗师以及科室护士共同制定,切忌自行盲目锻炼哦!
(5)其他技术:间歇气压压缩(IPC)泵:像“充气按摩仪”一样促进淋巴回流;低水平激光疗法(LLLT):用激光“温柔”消肿。
(二)当“组合拳”力不从心,手术就成了BCRL的“希望之选”。手术主要分两类:消融术和重建手术。
(1)消融术——“瘦身大师”
靠吸脂或蛋白脂肪切除术(SAPL)切除多余组织,适合脂肪沉积为主的“实性水肿”,效果立竿见影,但淋巴引流问题没解决,术后得终身穿加压衣“维稳”。
(2)重建手术——“通路工程师”
①淋巴管分流术:从腿上“借”健康淋巴管,搭桥重建引流通道;
②淋巴结转移术(VLNT):腹股沟淋巴结“搬家”到腋窝,重启淋巴泵;
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让淋巴液“抄近道”流入静脉系统。
手术不是BCRL的“通关秘籍”,但对特定患者可能是“破局新招”——利弊需权衡,未来待突破!
(结尾彩蛋)
淋巴水肿战斗口诀:
“淋巴水肿不可怕,科学应对有办法。
理性看待心不慌,乐观积极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