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护理科普

发热的那些“流言蜚语”,你get了?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1-08-17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818


儿童是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好发人群,初期多表现为发热,但很多家长对“发热”存在误解,往往谈“热”色变,比如:

发热是一种病?

体温越高说明病情越重?

发热40℃会烧坏孩子脑子……

于是,看着反复发烧的孩子,家长们的恐惧和焦虑不断飙升,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请您别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发热的种种误区,让您和发热“恐惧症”说拜拜的同时,也带给孩子们更好的呵护吧。


发热是病?

发热不是病,而是一种症状。

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因此就让家长们容易产生发热几天烧成肺炎或脑炎的错觉,但其实是反过来,正因为孩子有肺炎或脑炎等疾病才引起的发热。


体温越高病情越重?

不一定。

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抵抗病原入侵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调动免疫系统抗感染的一个过程。家长们看到孩子发热便心急如焚,觉得要赶紧想办法把体温降下来才是对孩子好,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适当发热对激活机体免疫功能是有益的,发热越高并不意味着疾病越严重。所以,不能单纯以发热程度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孩子的精神状态等更能说明问题。


发热40℃会烧坏脑子?

一般不会!

并不是发热烧坏了脑子,而是引起发烧的原发病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由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小婴儿,高热时易出现惊厥发作,病毒、细菌也可能趁虚而入,侵犯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脑炎。所以,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癫痫家族史等,有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所测体温均要加上0.5℃?

不需要。

体温测量有多种方法,只需将测量结果如实告知医护人员即可,无需加上0.5℃。此外,测量前饮水或洗澡、未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测量时孩子哭闹、测量时间不够、位置不对或夹得不够紧、腋下有汗等均会影响体温测量的准确性。



发热要捂汗才退得快?

不能。

部分家长喜欢在孩子发热时盖紧被子发汗,觉得汗发出来烧就退了,这是很危险的。孩子发热初期,可能会有手脚发凉、寒战等症状,可适当保暖。当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手脚变暖后,应减少衣物帮助孩子散热,如果再裹得很严实,会导致身体热量散发不出去,很可能出现持续高热、脱水,甚至惊厥发作。

对于小婴儿,由于很多家长怕孩子冷,包裹的特别严实,导致热量散发不出去而出现“捂热综合征”,如果救治不及时,还可能出现呼吸及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哦。



用抗生素或激素退烧?

当然不是!

抗生素一般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绝大多数儿童发热由病毒感染引起,用抗生素并不能达到治疗效果,滥用抗生素还会引起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发热原因不明时滥用激素可能会掩盖病情。因此,切不可只注重发热,而是要积极寻找发热原因。



大于38.5℃才能用药?

不一定。

孩子发热时,用药并不绝对取决于体温,还要观察其精神状况。若体温≥38.5℃,但吃的好、玩的好,手脚温暖,无不舒服表现,且无热性惊厥史,可暂时不用药(睡着时也无需喊醒用药哦),继续观察孩子状态;若体温<38.5℃,但伴明显不适感,亦可用药。


用完退热药就会退烧?

不一定。

退热药的目的是减轻孩子发热带来的全身不适感,并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或治疗疾病本身。发热过程就像个梯形,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孩子表现为畏寒、寒战、皮肤苍白、花纹、无汗、皮肤干冷,此期可适当添加衣物或盖上被子,注意保暖的同时也不宜包裹太紧、太厚;调节室内温度,使孩子感觉温暖舒适为宜;家长可用双手揉搓孩子手脚、温水泡脚等促进血液循环。

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孩子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和脉搏加快,口干舌燥,此期可根据孩子状况决定是否使用退热药,解衣散热,及时复测体温,多饮温水,也可饮用口服补液盐或新鲜果汁,补充热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退热期: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孩子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此期由于呼气、汗液丢失及摄入不足,容易造成脱水或体温骤降导致低体温。所以要及时更换潮湿衣物,适当增加衣物保暖,多补充水分。


交替或联合用退热药效果更好?

不推荐自行交替或联合使用退热药!

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同一种药物在最短间隔内使用至药物过量。也不推荐与感冒药同用,因为部分感冒药含解热镇痛药物成分,同样易引起重复用药,甚至药物过量。但若孩子使用一种药物4小时后,体温不降、仍不舒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第二种退热药。


退热药具体如何使用?

退热药应首选口服剂型。除患儿发生呕吐外,栓剂不应作为儿童治疗的首选剂型。2月龄以下儿童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如精神差、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哭闹等,可采取药物退热。

2-6月龄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以上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使用间隔时间4-6小时,24h之内用药不超过4次;使用剂量按说明书或遵医嘱根据体重用药,有些孩子偏胖,若根据年龄算,小剂量药物可能会达不到效果;而有些孩子偏瘦,年龄计算药量可能会过量用药。另外,记得吃前“摇一摇”哦。


还有哪些方法退热?

还可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外敷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衣物、贴退热贴等,使孩子感到舒适。但若孩子抗拒、哭闹等,无需强行物理降温。

目前,各国指南均不推荐物理降温用于退热治疗,更不能使用酒精擦身、冰水灌肠等方法,因为会明显增加孩子不适感(寒战、起鸡皮疙瘩、哭闹)。过度或大面积使用物理方法通过冷却皮肤降温,反而会导致机体通过加强产热(寒战)和进一步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出现皮肤鸡皮疙瘩)来对抗物理降温的作用。



什么情况需及时就医?

  • 年龄<3个月;

  • 精神差、嗜睡,发热持续时间长、易反复;

  • 伴随剧烈头痛、呕吐、腹泻;

  • 全身或部分身体抽搐、呼吸急促、口唇青紫;

  • 反复哭闹、烦躁;

  • 泪少、排尿异常等。

除上述情况外,若对孩子的病情拿捏不准或无法自行处理时,请也立即就医。


在家发生高热惊厥怎么办?

  • 迅速将孩子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 专人守护,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如掐人中、撬开牙关、针刺穴位等。不可强力按压肢体或摇晃,移开周围尖利硬性物品,避免骨折等外伤;

  •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抽搐时不要往口中塞任何东西,也不要灌药、灌水,也无需马上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 就近选择医院就诊。

应对热性惊厥并不是人为停止惊厥,因为惊厥常常会自己停止,家长要做的是保持孩子呼吸道畅通,同时记录发作时的表现和持续时间,如果可能,可以用视频记录下来,这些信息对诊断孩子病情非常重要!

人食五谷杂粮,免不了会生病,尤其是免疫功能尚不完善的儿童。任何疾病都需要一个过程,愿我们妙招多点,焦虑少点,加强护理,及时就诊,一起为孩子的打“怪”之路保驾护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