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护理科普

慢性硬膜下血肿/都是“月亮”惹的祸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1-08-24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1063

王大爷2个月前在家门口扫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头碰到了栏杆上,起来后活动一下,没有什么不舒服,便没当回事。

最近王大爷走路时老觉得右侧腿和胳膊使不上劲,老伴也发现他反应有些迟钝,于是就来医院就诊。

医生指着CT片上“新月形”的影子,告诉王大爷这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需要立即住院手术治疗。

王大爷一家都很纳闷,2月前的摔得一跤,为何现在会这么严重?


什么是慢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发病率最高者(占40%)。随着人口老龄化,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增加,发病率逐年升高。

慢性代表发病时间,根据受伤与症状出现的时间间隔划分,3天内为急性,3天到3周为亚急性,3周及以上为慢性。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态非常有特征性,其形状如新月,所以在CT片上看到“新月”,基本可以确诊。


是如何产生的

大脑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由颅骨组成,由外向内依次是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由血管伴行及滋润,最里面是脑组织,脑组织基本是固定不动的,漂浮于脑脊液中。

当头部受到外伤时,脑组织和颅骨间形成相对位移,导致桥静脉被拉断,破裂出血,血肿积聚在硬脑膜下,随着血肿的增大,而使硬脑膜与颅骨进一步分离,导致硬膜下血肿。


好发人群有哪些

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血肿以单侧多见 ,双侧较少。


为何老年人好发

随着年龄的增大,脑组织萎缩,皮层间的桥静脉受到牵拉,张力变大,外伤时更容易发生破裂。



有什么症状

早期出血量少可以不表现出明显症状,随着硬膜下血肿不断增大,患者开始出现多种症状。



如何预防

80%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有外伤史,因此预防跌倒此高危因素至关重要。针对容易发生跌倒的老年人,我们更应该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相应的防跌倒措施,如着装、扶手、灯光等。



关于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


    钻孔引流术损伤小、治愈高、并发症少,及时就诊,一般不会引起后遗症。如果就诊不及时,血肿压迫神经和脊髓时间较长,术后恢复可能会遗留肢体麻木,甚至运动障碍和意识障碍。



组稿|

苏州市护理学会

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