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护理科普

没精打采?肥胖?可能是气虚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1-08-25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812


生活中大家都会有没精打采的时候。但是,你如果经常没精打采,西医体检又查不出问题,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那就很有可能是气虚了

1-210R6120205b0.jpg

有不少气虚的人偏胖,胖而不实,肌肤摸上去很松软,肌肉不结实,人们常说这种胖叫虚胖。中医指出一个气虚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不充分,进餐后,该吸收的没有吸收,该排泄的没有排泄,该气化的没有气化。结果没有气化的物质转化为脂肪,脂肪就是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即气虚则胖。


气虚者体质特点



多为身体疲乏,劳倦,时有自汗、气短之症状,声音低弱,容易困倦,容易感冒,精神萎靡。舌象表现为舌淡红,边有齿痕。脉象表现为脉弱。抵抗力较差,容易感冒,且病后恢复缓慢,对风、寒、湿、暑外邪不耐受,最怕炎夏和寒冬。


气虚偏好哪些人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焦虑人群,忧思多虑,思则气结,过思伤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则易发为气虚;饮食不节者更易出现气虚;饮食不节,饮食偏嗜,日久伤脾,气血生化乏源,为气虚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起居不规律者,包括熬夜、睡眠不足或昼夜颠倒为气虚发生的危险因素。充足的睡眠可使精、气、神得以内充,保证体质平和。



夏季养生尤重补气



夏季闷热潮湿,动不动就大汗淋漓。“卫气属阳,行于脉外”,意思是说人体的卫气如同卫士守护着我们的体表,卫气虚就会导致“卫表失固”,门户大开,体内的津液易于外泄,人体表现为异常多汗。中医认为“气随汗脱”,汗出得越多,卫气流失就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夏季尤其要注重补气。


气虚者的生活起居


气虚者应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情绪,避免过度劳神及紧张,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

气虚者应注意进食规律及节制,选择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食物,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油腻厚味、辛辣食物,亦可选用补气药膳;

气虚者应起居有常,不妄劳作,顺应四时,悉心调养,方可保持健康,延年益寿。

另外,每天按摩脾腧穴和足三里穴可改善气虚。



气虚者吃什么


  • 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食疗学鼻祖、唐代著名食疗学家孟诜称粳米能“温中益气”。清代名医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气虚者宜常食之。

  • 鸡肉  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无论气虚、血虚、肾虚,皆宜食之。民间对气虚之人,有用黄芪煨老母鸡的习惯,更能增加补气作用。

  • 鲢鱼  性温,味甘,入脾肺而补气。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鲢鱼有“温中益气”的功效。

  • 大枣  性温,味甘,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患者。孟诜称大枣可“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

  • 山药 《本草纲目》记载它能“益肾气,化痰涎,润皮毛”。

  • 黄芪  是民间最常用的补气药,黄芪性微温,味甘,不少医书称黄芪“补一身之气”,清代药学著作《本草求真》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






作者单位|

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医护理学组

审核|

方汝雪 黄文洁 王丽娟

组稿|

苏州市护理学会

社区护理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