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护理科普

踝关节扭伤/这些做法错!错!错!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1-10-27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945

突然间,脚崴了。这事,估计很多人都经历过。运动中,走路时,上下楼梯时脚崴,在门诊及急诊中非常常见。不过,老百姓称的崴脚,在我们这里有一个专业的称法,叫踝关节损伤

一、扭伤后的错误做法

踝关节扭伤后,人们的常见做法包括如下几种:

  • ●不当回事,休息几天就又开始运动了;

  • 赶紧用热毛巾敷一敷,再来点红花油涂涂;

  • 会到医院就诊,拍片检查未发现明显骨折迹象,便松了一口气:踝关节没有骨折,只是踝关节肿痛而已,没有真的伤筋动骨,不要紧的。

这些做法真的靠谱吗?

让我们了解一下踝关节扭伤的具体情况吧——

有一位静静小姐姐,她在1个半月前不小心扭伤了左脚踝,扭伤时感到“啪”的一声后足踝部疼痛难耐,逐渐肿胀、淤血,病急乱投医的她找到了当地“有名的”一位“郎中”,又是推拿、又是针刺放血、敷中草药等,本以为能快速恢复,不料1个多月后依然在疼痛中煎熬,不得已,只能来医院就诊。医生判断踝节严重扭伤,即便没有骨折,也肯定有韧带损伤。

静静听了,大呼倒霉:“怎么扭一下我就韧带损伤了,怎么韧带损伤会这么严重,一个多月都好不了?”

静静小姐姐有所不知,踝关节损伤占所有运动损伤中的15~20%,在医院每天的骨科门急诊都能接诊好几位。而在所有踝关节损伤中,外侧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占80%以上。在踝关节扭伤中,大部分患者合并至少一根韧带拉伤、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有一部分患者可能还会有踝关节骨折。

大家可能会问,踝关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东”?可以这样理解:想要维持踝关节稳定,涉及到两大结构,叫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结构

  • 骨性结构:胫骨下端,内踝,外踝与距骨。

  • 软组织结构:下胫腓联合韧带,内侧三角韧带及外侧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构成的外侧韧带复合体。

在大部分踝关节扭伤中,距腓前韧带是最早损伤的韧带;更强的外力会导致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同时断裂,引起踝关节明显不稳;极大部分外侧踝关节扭伤合并有距腓前韧带(ATFL)破裂或撕裂。

二、扭伤后的正确处理办法

POLICE」原则要牢记,如果是轻度损伤,我们通常可以按照「POLICE原则」处理:

保护(Protection)”:在踝关节扭伤发生时,可就地使用硬性护具、夹板等对踝关节进行外固定保护,防止损伤加重。到医院就诊排除局部骨折、韧带撕裂等损伤时,建议使用踝关节护具、弹性绷带对于踝关节进行持久保护。下图就是各种夹护具,和护理鞋戴在脚上的样子,挺酷的,不难看吆。

适当负重(Optimal Loading)”:踝关节扭伤后,为了防止踝关节周围肌肉因制动出现萎缩、踝关节功能退化,在局部疼痛可耐受、肿胀不加重的情况下,可对踝关节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加速踝关节损伤恢复,提升踝关节在运动中的功能稳定性和灵活性,预防后续踝关节扭伤的再次发生。

冰敷(Ice)”:在踝关节扭伤发生即刻进行,冷敷时间为单次20-30min,间隔休息10-15min。踝关节扭伤后的48-72小时内均需按以上方法进行冰敷。冰敷的目的是:防止因扭伤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加重,延缓踝关节恢复时间

加压(Compression)”:对于踝关节扭伤较轻(未出现骨折、骨裂,韧带撕裂保守治疗)时,建议使用“弹力绷带或踝关节护具”对踝关节局部进行加压,防止局部肿胀加重,促进局部血液循序,加速踝关节扭伤恢复。

抬高(Elevation):踝关节扭伤后,因局部存在炎症,血液循环较慢,易出现局部或整个扭伤侧脚的肿胀现象,因此在扭伤早期,尽量将扭伤侧下肢抬高(坐位时足高于小腹或心脏位置),促进肢体原地血液循环。

轻度扭伤通常在三周内是可以复原的,年轻人则康复得更快,往往休息几天就又可以活蹦乱跳了。但在恢复期间如果肿胀很久不消,疼痛不能下地,那损伤一定比较严重,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医。

三、什么情况下必须去医院

如果足踝还能活动,周围也没有明显肿胀,属于轻度扭伤,可自行处理。中重度足踝扭伤,按POLICE原则初步处理后应选择就医。记住吆,通常出现以下症状就一定要去看医生了。

  • 如果当时足踝肿胀不明显,只有轻微瘀伤,隔天开始明显肿胀、疼痛,甚至站立困难,则往往说明存在韧带损伤,属中度损伤;

  • 如果扭伤后足踝立即肿胀,并无法自由活动,甚至感觉关节明显脱位,那么可能存在较严重的韧带损伤,甚至是骨折或关节脱位,属于重度损伤;

  • 习惯性崴脚。可能每一次崴的都不是很严重,但是频繁地崴脚,每年可能会出现五六次,这种情况可能是一种慢性的踝关节不稳的表现,这个时候也需要尽快去医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