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护理科普

精准防控,关爱“胃”来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3-04-18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754

每年4月15日至21日是我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位列所有恶性肿瘤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40至50万人,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以上。

精准防控,关爱“胃”来(图1)一、胃癌的高发因素

●饮食生活因素

包括高盐饮食、腌熏煎烤炸食品、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

 

精准防控,关爱“胃”来(图2)

      

感染因素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生风险。而单纯的细菌感染并不能直接导致胃部和肠道出现癌变情况。

精准防控,关爱“胃”来(图3)

    

癌前病变

主要包括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部疾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癌前病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约6%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胃癌。

 

精准防控,关爱“胃”来(图4)


遗传因素

根据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某些家族会存在遗传胃癌疾病的情况,弥散性的胃癌疾病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家族遗传胃癌。不同的遗传性病症同样会有可能导致人体的胃部和肠道发生癌症病变,并逐渐恶化为胃癌疾病。

二、胃癌的“预警”信号 

腹痛:初起时系上腹不适、沉重或饱胀感。

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常为首发症状,由于胃癌引起胃动力障碍,可出现早饱、暖气。

恶心、呕吐:初起时系餐后饱胀、恶心,贲门部癌可伴吞咽困难或反流,胃窦部癌则因梗阻而呕吐宿食。

出血:早期有大便隐血或黑便,后期可出现呕血。

上腹肿块:初起时上腹部深压痛持续存在,以后可扪及质坚而不规则伴压痛的包块,多系中、晚期。

精准防控,关爱“胃”来(图5)

三、健康生活,关爱“胃”来

保持健康饮食  

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饮食是预防胃癌的关键。

一日三餐守规律,定时定量把胃养;

一次不可吃太撑,科学饮食七分饱;

吃饭速度不宜快,细嚼慢咽慢慢品;

注意科学饮食法,多吃水果与蔬菜;

注意营养均与衡,少食“腌、熏、烤、辣、烟与酒”!

精准防控,关爱“胃”来(图6)

保证充足睡眠

现代社会人由于工作较忙、生活节奏较快,或者习惯于“夜生活”,常常会长期熬夜,导致睡眠不足。而睡眠不足导致的危害有:身体出现过度疲劳,消化道容易出现短暂缺血状况,导致胃部功能紊乱,胃液分泌失调,引发胃粘膜损伤,而胃粘膜的损伤同胃癌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我们要保证充分睡眠,尽量避免熬夜。

 

精准防控,关爱“胃”来(图7)


根除幽门螺杆菌(HP)

根除HP可显著减轻胃黏膜的炎性反应程度,减少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早期根除HP可阻止其向癌前病变进展;从而降低进展为胃癌的风险。

精准防控,关爱“胃”来(图8)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发展到后期,会出现肠上皮化生,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癌前病变。如不及时控制,有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所以,我们要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定期进行复查,以防进一步发展。

四、早期发现是关键,如何筛查有方法

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胃炎、胃部手术及胃癌家族史):1-2年查一次。经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轻中度异型增生者:6-12个月查一次。不明原因下出现胃部烧灼感、食欲不振、有恶心、呕吐、排柏油样大便者,及时行胃镜检查。 内镜检查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其他筛查方法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定位诊断优于常规CT或MRI,对临床医师手术方式及胃切除范围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超声检查:因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等特点,可作为胃癌患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

CT:首选临床分期手段,特别推荐胸腹盆腔联合大范围扫描。

MRI:有助于判断腹膜转移状态。

PET-CT:不做常规推荐,如CT怀疑有远处转移可应用PET-CT评估患者全身情况。

胃癌是一种致命的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防治策略仍然是医学界一个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在第29届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呼吁大家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主动对胃癌风险进行评估和筛查,尽早发现胃癌风险或早期胃癌,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以降低胃癌发生率和提高生存率!

让我们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守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努力!